万热网 > 生活 > 正文

​聊聊钻石骗局

2025-08-08 16:13 来源:万热网 点击:

聊聊钻石骗局

钻石,称得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营销骗局,也是最成功的营销骗局。



钻石,又叫金刚石,成分是碳,这个元素在我们高中元素周期表中排第六个。

铅笔、石墨中也有它。



金刚石由于硬度极高,工厂会用来割个玻璃,做个钻头,研磨抛光之类的。但用途也就仅限于此了。



此外,钻石矿在大自然中储量丰富,现在已发现的钻石矿,挖出来的话,全球每人都能分个20克拉,此外还有更多没有被发现的钻石矿。



1954年,人造钻石问世。

价格高昂的天然钻石在工业用途上被彻底放弃。但阴差阳错,这个毫无使用价值的透明石头居然成了饰品界的扛把子。

昂贵的价格让它成了奢侈品,成了炫耀的资本。女生们都对它着迷。



所以,为什么毫无用处的一个石头价格这么虚高呢?



故事要从欧洲说起。



200多年前,钻石产量非常少,而且由于开采技术有限,人类一年挖的钻石合起来也就10来公斤。



但是1870年南非发现大型钻石矿,以当年的工业实力,每年铆足劲挖的话,一年最少也能挖出好几吨。



眼看着钻石要变成白菜价了,钻石商人们立刻想到一个办法,就是合伙垄断。



随即,全球最大的几个钻石矿主决定不再竞争,义结金兰,有福同享有难同当,联合起来组建了戴比尔斯公司,再把其他的散矿,小矿全部收购吞并。

钻石市场就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。全世界如果想买钻石只能找他们。



但这仅仅是开始,接下来的营销才是教科书式的。



第一步:他们固定每年的开采量。



一般人家有矿的都是拼命多挖、多卖,毕竟埋在地里是矿,卖出去才是钱。但戴比尔斯不着急,因为全世界的矿都在他们手里。

这样饿着大伙卖的结果就是:活干的少了,钱赚的多了。



第二步:宣传,打广告,疯狂洗脑。给你一个要买钻石的理由

首先,在电影,电视剧,明星,报纸,只要能让人看得到的地方都是广告,还把“钻石象征爱情”的理念植入其中。

比如《泰坦尼克号》中的海洋之心,贯穿了整部剧情,无形之中就给人洗脑将爱情和钻石挂上钩。



然后洗脑更进一步:“求婚要用钻石”,不断在电影中出现让男主用钻戒求婚的画面,强化概念。



此外他们还推出“钻石越大越好越贵,求婚就越有诚意。” “送钻石要送惊喜,偷偷买了送给她,才能让她感到幸福。”等等洗脑套餐。



总之你要不买这么个没用的玻璃石头,你就不配拥有爱情。

人民群众被洗的晕头转向,只知道我得拥有爱情啊!于是很多人都开始买钻石了。



不过,买的人多了,就出现了二手钻石倒卖的现象。



为了维持市面上钻石的稀缺性,戴比尔斯想出了那句全球最知名的广告词: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!告诉你钻石不会坏,一直传承下去不要卖。而且爱情怎么能拿去卖掉呢?



套路深深 深几许,赚钱好好 好几年。



你说他们这么海赚就没有竞争对手吗?由于早年间大小钻石矿都被他们收购吞并了,所以还真没有竞争对手。



直到1959年,第一个对手出现了。

苏联发现了西伯利亚钻石矿,这个矿挺大。而且,苏联工业实力也强,开采速度快。眼瞅着苏联要大量开采卖货,钻石价格将要暴跌。

戴比尔斯赶紧找到苏联,拉拢了苏联的钻石商,本着有钱大家一起赚的思想方针,双方同意控制钻石产量。

因为苏联主产小个头“碎钻”,所以结盟后,戴比尔斯改变销售策略,不再主推大钻戒,而改推“碎钻饰品”。



总之,市场流行什么得看他们库房存的是什么。



第一个对手苏联轻而易举的被他们以联盟的形式招安了。



之后,第二个对手非洲军阀又来了。钻石卖的这么贵,军阀们就用枪顶着战俘去淘,淘来的钻石卖了换成武器装备。



虽然军阀们开采模式落后,但架不住军阀数量多啊,而且没有成本,一本万利啊,长期下去肯定扰乱钻石市场。



所以戴比尔斯又出一招,在军阀们落后的加工技术上着手,钻研钻石切割。

八心八箭,圆形切割,方形切割。



各种复杂的切割应用而生,原则就是怎么麻烦怎么来,工艺越复杂、美观,自然就越难模仿,也能越卖越贵。



这样还不放心,他们又制定了钻石4C标准,国际认证都是他们自己出的,(切工、净度、色泽、克拉重量)连裁判都自己当了,他们说行,不行也行;他们说不行,行也不行。



这样这公司又舒舒服服的过上了几十年。



直到他们第三个对手出现,中国河南。

由于天然钻石价格高昂,不是一般人买的起的。

人工钻石物美价廉,随着科技的发展,现在人工钻石的外观、品质和真钻无异,反正专家都分辨不出,也就只有那些做钻石生意的商贩能分辨,毕竟河南人快抢了他们营生的饭碗了,他们要是连“真假”都分辨不出,那只能挨饿了。



2018年,我国人造钻石出口量达到36.85亿克拉,占全球金刚石产量的90%,其中河南占了中国总产量的95% 。



万万没想到,戴比尔斯最大敌人是河南。

他们一看打不过就赶紧模仿,他们也成立了人工钻石品牌,Lightbox。

这款人工钻石的售价仅是天然钻石的10%,但他们的目的可不是卖人工钻石,而是制定规则,想方设法让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区分开来。



毕竟这样躺着赚钱的日子他们过了一百多年了,怎么肯轻易就放弃。



所以接下来肯定会有新的洗脑套餐等待着我们。





那你说我们不听,不买,不就可以了嘛。 幼稚!



说一千道一万都没用,试想:结婚前你带着女朋友去柜台看戒指,一边是几千块的人工钻石,一边是几万块的天然钻石。于是,你跟女朋友一再强调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没区别。



但是另一边,柜台销售不断循循善诱:某某明星戴的是这款天然的哦,国宝级工艺,64处完美切面哦,爱她就要给她买最好的哦,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婚礼,你忍心买人工的敷衍吗?



然后,你会怎么办呢?你说钻石是骗局?就算你女朋友脾气好,细声细语地和你说:“就算是骗局,你就不能为了我傻一次吗?在你心里到底是我重要还是钱重要?”



你说,你买是不买?



这种洗脑已经成功了,人们结婚就会想到大钻戒。更是相信钻石等于爱情,大众心理一旦产生便很难挥去,现在的钻石商们都不用打广告了。求婚需要钻戒,都已经成为了连小孩都知道的常识。



这和很多其他的智商税一样,该交还得交。

况且有些人交的还很乐意,显得有钱啊,这样才有优越感,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呀。不然赚钱图啥呢。



不过,如果离婚了,将大钻戒拿去金店或典当行换钱,店铺金银首饰都收,唯独钻石不收,即便收也是以相当低的价格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