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热网 > 生活 > 正文

​病的由来,害字的由来?

2023-09-14 00:27 来源:万热网 点击:

病的由来,害字的由来?

害字的由来

①害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。

“害”的本义一般认为是灾祸。

由本义引申指祸害、残杀。

还引申指有害的。

“害”字还引申指发生疾病。又假借指心理产生的恐惧不安的情绪。

②文字溯源

《说文解字》:“害,伤也。从宀,从口。宀、口,言从家起也。丯(jiè)声。”依《说文》,“害”是形声字。从周代金文来看,《说文》的解释并不正确。字原由两部分组成,一是图A表意,一是图B。可能是表音的。该如何解释,尚不清楚。

一种说法认为,社会上,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。不但与外人是这样,即使在家庭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争斗,故害字从宀表示屋。由于道德低下、性情暴戾,或受到利益的驱使,有些人开口骂人,出言伤人,故害字从口。争斗到不可调和时便打起架来,势不两立,甚至闹出人命。“丯”即械字的象事初文,义为戴上镣。害字从丯,并以为声。害字从宀、从口、从丯,丯亦声,义为伤害,其结构包含了伤害发生的地点、人物、原因和可悲的结局。

另一说认为。图A像房梁和支柱突出的房屋形,大概是暴风过后,房盖被掀掉,只剩下支架。若真是这样,“害”的本义应是灾祸,而不是《说文》所说的伤害。

也有人认为金文字形的“害”并不是屋子的形象,它与“金”的字形有点像。“害”的中线部分经常被写成中断而分两部分。可能表达型范与模型没套好以致铸件走样,或浇注而冷却之后,模范已被剔坏而取出铸物的样子,故而形成中断的现象、这样也可以理解“全”字,原来是表现铸型尚完好,没有被剔坏的状态。

“害”字发展到战国,上部变化较大。篆文上部变为房屋形“宀”,中部为丯。隶书二例,一例丯声变作“土”;一例“丯”变作“龶”。楷书承自隶书第二例,“龶”变作“丰”而定体。

害字的由来

五脏六腑名称的由来

五脏六腑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。“脏”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,“腑”是指空心的容器。

中文名

五脏六腑

外文名

Entrails

快速

导航

脏与腑的关系

定义

五脏六腑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。“脏”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,有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,“腑”是指空心的容器,有小肠、胆、胃、大肠、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,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、中焦、下焦,统称为三焦,是第六个腑。

脏与腑的关系

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,一脏配一腑,脏属阴为里,腑属阳为表。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,即脏的经脉络于腑,腑的经脉络于脏,彼此经气相通,互相作用,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,互相传变。

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、皮肉筋脉、七窍二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内在脏腑的病变,可经五官九窍,皮肉筋脉等反映于外,因而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,可了解病位之所在,分辨病邪之属性,把握脏气之虚实。

肺与大肠相络属,其华在毛,其充在皮,开窍于鼻;

脾与胃相络属,其华在唇四白,其充在肌,开窍于口;

心与小肠相络属,其华在面,其充在血脉,开窍于舌;

肝与胆相络属,其华在爪,其充在筋,开窍于目;

肾与膀胱相络属,其华在发,其充在骨,开窍于耳和二阴。

五脏六腑名称的由来

造字法的由来

对于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,

即结绳说、八卦说、河图洛书说、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。

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,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。

结绳说:《北史·魏本纪》说:北朝魏的先世“射猎为业,淳朴为俗,简易为化;不为文字,刻木结绳而已。”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,在文字出现之前,以结绳记事的方法,把战争、猎获、会盟、选举、庆典、联姻、生育、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。

过去亦有学者据《周易·系辞下》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,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。”的论说,推断“文字起源于结绳”。

八卦说:孔安国《尚书》序(属伪作,但年代甚古)里说:“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,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”

河图说:《易·系辞上》: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

《河图·玉版》:仓颉为帝,南巡狩,发阳虚之山,临于元扈洛I之水,灵龟负书,丹甲青文,以授之。

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,不难发现,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,能对照“九宫”算法。所谓“九宫”,在谶纬家来说,是八卦加上中央,合为九(“五”位于中央,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);在术数家眼中,则其数横、竖、斜偏、相加得数恒为15。

仓颉造字:“仓颉造字说”在战国时即已流行。

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,出现了众多分歧。新中国成立,在20世纪50年代,组织专门机构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规范和简化,俗称“简体字”(50年代以前的汉字俗称“繁体字”),并以《新华字典》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等工具书普及推广,在这些工具书上并列简化汉字和繁体字。简体字在中国大陆、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使用,港澳台等地区仍使用“繁体字”。